病人,石膏,手法,踝骨,全身

提問: 如何快速恢復身體 問題補充: 我幾個月前腿骨折(打鋼釘那種)然后大概在家養了快8個月吧(天天玩WOW了- -#),才去醫院把把釘子在摘掉,又過了2月然后醫生告訴我可以做劇烈運動了,我心說終于可以搞足球了,但是讓我失望的,我去操場上做準備活動才跑大概200米,就不行了感覺要透支一樣,回家1看身上全皮+脂肪+骨頭 那還有肌肉啊~在這想請教下諸位大哥大姐,幫幫我,如何能快速恢復身體啊,要求不高 能T1場90分鐘的足球就行了.請根據我的情況指定1個方案啊,麻煩諸位了,但也別說什么去跑步什么的,問題是我才200米就快死了,請根據我的情況制定1個方案 擺脫了 医师解答: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影響骨折愈合的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 全身因素:主要有年齡、營養不良、全身衰竭和某些疾病(如成人佝樓病、壞血病、梅毒、骨質疏松等)可抑制骨的生成。維生素C的缺乏可抑制膠原和骨的形成。維生素D的缺乏可影響新骨的鈣化過程。維生素A過多,會使破骨細胞的吸收作用過強,骨的脆性增為四。 局部因素:影響骨折愈合最根本的因素是局部的血液供應,骨折時造成經骨外膜進入骨內的營養血管及哈怫氏管斷裂,斷端血運不良,不但影響骨折端修復組織成長,而且造成斷端骨壞死,直接影響骨的愈合過程;局部損傷嚴重的骨折,加重了骨折端的壞死程度,使骨折愈合過程減慢,當外固定范圍不夠、位置不正確以及髓內針過細和固定后松動、固定時間太短、過早活動和不正確的功能鍛煉,都可使骨折端遭受旋轉、成角和剪式應力,損傷斷端修復組織,造成髓內新生毛細血管和已形成的骨儷斷裂,發生斷端缺血壞死,促使斷端纖維組織和軟骨形成,發生骨折延遲愈合;感染是影響骨折愈合的另一因素;另外,反復多次粗暴的手法修復,均可影響骨折的愈合過程。 對骨折病人的營養需求與膳食,患者和家屬大多感到困惑,常常不得不向醫生請教。      其實,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癥狀外,其余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癥狀,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,選用多品種、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。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,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(辣椒、生蔥、芥末、胡椒)等。在全身癥狀明顯的時候,應給予介于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,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,便于咀嚼和消化,烹調時須切碎煮軟,不宜油煎、油炸。     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。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愈合,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愈合的早、中、晚三個階段,根據病情的發展,配以不同的食物,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。      △早期(1-2周):受傷部位瘀血腫脹,經絡不通,氣血阻滯,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,行氣消散為主。中醫認為,"瘀不去則骨不能生"、"瘀去新骨生"。可見,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。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,如蔬菜、蛋類、豆制品、水果、魚湯、瘦肉等,忌食酸辣、燥熱、油膩,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,如骨頭湯、肥雞、燉水魚等,否則瘀血積滯,難以消散,必致拖延病程,使骨痂生長遲緩,影響日后關節功能的恢復。在此階段,食療可用三七10克,當歸10克,肉鴿1只,共燉熟爛,湯肉并進,每日1次,連續7-10天。      △中期(2-4周):瘀腫大部分吸收,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、祛瘀生新、接骨續筋為主。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,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,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、田七煲雞、動物肝臟之類,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、D,鈣及蛋白質。食療可用當歸10克,骨碎補15克,續斷10克,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,燉煮1小時以上,湯肉共進,連用2周。      △后期(5周以上):受傷5周以后,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,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,此為骨折后期。治療宜補,通過補益肝腎、氣血,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,以及舒筋活絡,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,恢復往日的功能。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,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、豬骨湯、羊骨湯、鹿筋湯、燉水魚等,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、雞血藤酒、虎骨木瓜酒等。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,骨碎補15克,續斷10克,苡米50克。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,再入余2味煮粥進食。每日1次,7天為1療程。每1療程間隔3-5天,可用3-4個療程。 -------------------骨折后如何恢復骨折病人重者需住院治療,輕者經醫生處理后可以回家休養。無論在醫院還是在家,護理骨折病人要注意幾下幾點。  ⑴骨折病人經過整復和固定以后,要特別注意觀察石膏或夾板固定的是否太緊。如發現骨折部位的遠端(手指或腳趾)有血運障礙,即腫脹嚴重或皮膚發紫,應及時請醫生處理。經常檢查石膏或夾板邊緣的皮膚有無受壓情況,如發紅或破潰時請醫生處理。  ⑵骨折后應抬高患肢(用枕頭墊起骨折的肢體)促進血液循環,防止防止過度腫脹。  ⑶骨折后長期臥床的病人,應睡木板床有利于健康;還要注意定時翻身,按摩受壓的皮膚,防止發生褥瘡。  ⑷加強功能鍛煉也很重要,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盡早下床活動,不能下床的病人也要在床上做肢體的運動,以促進血流循環,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復。  ⑸家屬要照顧好患者的飲食起居,注意加強營養,常吃些高蛋白、高維生素食物。常喝些骨頭湯,以補充鈣質。 踝部骨折是關節內骨折,所以復位要求正確,固定要牢固,還要做早期功能鍛煉。(一)無移位的單踝或雙踝骨折一般只需用小夾板固定,或用管形石膏將踝關節固定于中立位。4周后拆除外固定,開始行走。(二)有移位的單踝或雙踝骨折在局部麻醉下,作手法復位和小夾板固定,或小腿管形石膏固定。復位手法視骨折的類型而采用不同的方法,基本原則是與暴力相反的方向進行復位。1.外翻骨折:兩助手各握住傷足和小腿,作相反方向的拔伸牽引。術者一手頂住內踝上方,另一手將外踝和足外側向內擠壓,同時將踝部置于內翻位。若下脛腓韌帶同時有斷裂,距骨向外側移位。術者可用兩掌擠壓兩踝部,使之湊合。如果合并外旋骨折,復位時加用內旋手法。2.內翻骨折:在牽引下,術者一手頂住外踝上方,另一手將內踝和足內側向外擠壓,同時將踝部置于外翻位。若距骨向后脫位,應先將跟部向前推,然后外翻傷足,保持足于外翻背屈位。不論是外翻骨折或內翻骨折,經整復后,X線片顯示內踝斷端間對合不良,特別是側位片顯示內踝斷端分離者,說明其間有骨膜或韌帶嵌夾,應將受嵌夾的軟組織撬開,或作切開復位。內踝的不愈合將引起疼痛。(三)三踝骨折的復位先手法復位內、外踝,然后再使后踝復位。后踝復位時,足部應先稍跖屈使距骨不致因跟腱的牽拉壓迫脛骨下端關節面,然后用力將足跟向前方推擠,以糾正距骨后移,然后背伸踝關節,用緊張的后側關節囊拉下后踝,直至與脛骨下關節面相平,則后踝的骨折片可復位。(四)、切開復位內固定適應癥:(一)手法復位失敗者。(二)踝部多處骨折并有脛腓骨下端分離。(三)合并有踝部神經、血管傷或開放傷,需施行清創術或探查修復者。手術方法:手術復位后用螺絲釘固定內、外踝或后踝,外用石膏固定8~10周。修補下脛腓韌帶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ryor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